公共数据运营:概念、流程、授权主体与模式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共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运营与管理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公共数据运营的概念、流程、授权主体及主要运营模式,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公共数据运营的概念

公共数据,是指国家机关和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收集、产生的各类数据,以及其他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收集、产生的涉及公共利益的各类数据。公共数据运营,则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依法授权企事业单位,对公共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开发形成数据产品和服务,并向社会提供的行为。

二、公共数据运营的流程

公共数据运营通常遵循以下流程:

  1. 授权准备:政府或数据资源主管部门明确公共数据运营的目标、原则和范围,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2. 授权申请: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向政府或数据资源主管部门提交公共数据运营申请,包括运营方案、数据安全保障措施等。
  3. 审核评估:政府或数据资源主管部门对申请单位进行资质审核、方案评估和安全检查,确保申请单位具备运营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4. 授权签约:审核通过后,政府与申请单位签订公共数据运营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运营范围、数据安全要求等。
  5. 数据加工与产品开发:运营单位在获得授权后,对公共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开发形成数据产品和服务。
  6. 产品推广与服务:运营单位将开发的数据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为用户提供数据支持和服务。
  7. 监督与评估:政府或数据资源主管部门对运营单位的运营活动进行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估,确保运营活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三、授权主体

公共数据运营的授权主体通常是县级以上政府或数据资源主管部门。这些机构负责公共数据的收集、管理和授权工作,确保公共数据的合法、安全、有效利用。

四、主要运营模式

目前,公共数据运营呈现出多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统一授权模式:政府或数据资源主管部门不区分场景,将属地所有公共数据一揽子授权给运营主体进行开发、运营和生态建设。这种模式适用于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泛的地区。
  2. 分场景授权模式:政府或数据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将公共数据分别授权给不同的运营主体进行运营。这种模式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数据需求。
  3. 分级授权模式:首先由数据管理部门将属地公共数据授权给综合运营方进行建设运营,再由数据来源部门区分场景交给数据开发方进行产品研发。这种模式既保证了运营环节的效率,又发挥了开发环节的市场化作用。
  4. “公共数据+行业应用”模式:如北京市的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模式,政府根据行业特点设立专门的数据专区,授权特定机构进行运营,推动数据在特定行业内的深度应用。
  5. “顶层统筹+试点落地”模式:如浙江省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全省范围内设立多个试点,先行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模式和机制。

五、结语

公共数据运营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趋势,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概念、优化流程、明确授权主体和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公共数据的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公共数据运营的美好未来!